着色力是指色母粒在一定条件下,将颜色均匀分散到被着色物质中,并使其呈现鲜明色泽的能力,通常以标准样品着色力的百分数来表示。

通过调配一定量的待测色母粒和白色颜料,使其颜色与标准样品混合物的颜色在标准光源下相同时,比较两者所用颜料量的比值来评估着色力。
公式为:I = B/A × 100%,其中I为着色力,B为待测色母粒所用颜料量,A为标准样品所用颜料量。
称取色母粒与本色树脂混匀后,在特定条件下压成薄片,与已知浓度的原标准进行比较,观察色光与标准的近似程度,以及着色力与标准的比值是否在±5%范围内。
色母粒的影响因素
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:不同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的颜料或染料对光的吸收和散射能力不同,影响着色力的大小,无机颜料如群青、铬系、镉系、氧化铁等的着色力通常较低,而大多数有机颜料和染料的着色力较强。
饱和度与亮度:饱和度的增加通常会提高着色强度,而亮度的增加可能降低着色力强度,这是因为饱和度和亮度是颜色的两个重要属性,它们的变化直接影响颜色的视觉效果。
被着色物质的组分、材质及应用条件:塑料基材的种类、分子量、结晶度等因素会影响色母粒的分散性和着色效果,此外,加工温度、压力等工艺条件也会对色母粒的着色力产生影响。
色母粒的分散性:色母粒在塑料基材中的分散均匀性直接影响其着色效果,如果色母粒分散不均匀,会导致颜色斑驳或深浅不一。